湖南,传统的农业大省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之美誉。近几年凭借着文化+旅游组合,成就了湖南的旅游业发展。正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知名旅游目的地。
湖南位于亚热带地区,和世界上同纬度其他一些地区的干燥荒漠气候不同,它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,雨水丰沛,但因距海洋较远,且有山脉阻隔,加之北部大山遮挡等原因,使湖南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。湖南可以说既有大陆性气候的光温丰富等特点,又兼具海洋性气候的雨水丰足,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。
湖南境内地质构造复杂,成矿条件良好,矿产已发现多种。其中储量优势矿种有锑、钨、雄黄、萤石、铋等均居全国第一位,其中锑矿储量占世界总量的70%;锰、石墨、钒居全国第二位;铅、锌、钼、铌、芒硝、汞、锡、硼居全国第三和第四位。
所以,湖南素有“九州粮仓”、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,稻谷曾经是国家重要的税源。从宋代起,湖南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,号称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。这里不仅盛产稻米、生猪、水产和湘莲。有丰富的矿种资源,是有名的世界有色金属之乡,锑、钨、铋和铅锌等闻名天下;同时,还有着令人心醉的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。
说到湖南的旅游,就不得不说说湖南名胜古迹,湖南的古迹遍及全省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以名山、名水、名城、名楼、名寺、名人为一大特色。其中株洲炎陵县的炎帝陵寝,是中华儿女的祭祖圣地;西部的武陵源,集大自然奇、险、秀、幽于一体,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》;中南部的南岳衡山,有“五岳独秀”之称,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;北部的洞庭湖,昔日号称“八百里洞庭”,它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荡荡,景色壮观;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,是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。
近年来,湖南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,并以“锦绣潇湘”为品牌展开全域旅游基地建设,明确长株潭、洞庭湖、大湘西、雪峰山和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各自的发展定位和主导产品,以培育“锦绣潇湘·快乐之都”、“锦绣潇湘·天下洞庭”、“锦绣潇湘·神秘湘西”、“锦绣潇湘·神韵雪峰”和“锦绣潇湘·休闲湘南”等五大区域旅游品牌为核心。
洞庭湖
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,位于湖南北部,长江的南岸。自古以来,这里便以平坦的地势、肥沃的土壤养育着岸边的居民。有言道,“洞庭天下水”。的确,这里四季气候温和,更有充沛的雨水,于是沿岸那大片大片的稻米地、棉花田,便能长成为繁花锦簇的一大片独特风景。在古代,洞庭湖有诸多名衔,“云梦泽”便是其中之一。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楼”,曾是孟浩然笔下的名句,也是对洞庭湖的描述。洞庭湖本由4个风景各异的湖泊相连接而成,且有着“洞庭湖外有湖,湖中有山”之说法。
洞庭湖与岳阳楼相映成辉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波光潋滟,或雨雾朦胧,意境开阔,风景宜人,令人流连忘返。洞庭湖名胜古迹颇多,最有名的当属君山岛,与岳阳楼遥遥相望,岛上有秦皇印、酒香亭、柳毅井、飞来钟等文物古迹。
黄龙洞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赞叹:“黄龙洞是我们看到过的世界上最美的洞,洞内有这么长的暗河,真是不可思议。”黄龙洞洞天高阔,暗河幽深,瀑布悬空,石笋密集,号称“全能黄龙”。这里是诗的结晶,哲学的凝聚,美学的雕像。
定海神针是黄龙洞的标志景点,全高19.2米,围径0.4米,为黄龙洞内最高石笋,两头粗中间细,最细处直径只有10厘米。如果按专家测定的黄龙洞石笋的年平均生长速度仅为0.1毫米,那么“定海神针”生长发育至今已有20万年历史,而且它仍在继续生长。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标志景点,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地为“定海神针”买下1亿元巨额保险,开我国为世界自然资源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。
马王堆
年,有一个名字横空出世,响遍全世界,它就是“马王堆”,一座位于湖南长沙的汉朝墓葬。马王堆汉墓的发掘,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界,有人把它誉为汉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,西方人则称它为东方的“庞培城”。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,陆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丝织品,还有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帛画以及古书、乐器、漆器、兵器等共计多件。而最受世界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11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