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黄龙洞 >> 黄龙洞资源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城纪精选城纪2021铁肩道义宝石流霞

来源:黄龙洞 时间:2025/6/10

“硬石头”与“硬骨头”,合奏一曲铿锵宋韵,回荡山间湖畔。

本文导读——

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,包括文化、思想、制度、科技、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痕迹在今天依然影响至深,我们要向宋韵文化学什么?这是时间带给我们的启示,既有重叠的部分,又有岁月所带来的差异。

在年开年,我们刊登了《一叶宋版一两金》,从宋版书中读懂杭州人的工匠精神,如一卷南宋杭州的书香地图……当我们去回首这些时间中的投影之时,我们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所呈现出的生动和温暖,这才是它全部的面貌。

从《盐桥话古》到《众安桥旧事》,再到《德胜桥探旧》,我们走上了通往时间之乡的桥,而正是这种文化、良善品德的倾注,铸就了杭州的“华美绝伦”。

而《暗香浮动月黄昏》《一夜到江涨》《城里人家未觉秋》等以西湖诗词、运河诗词为经纬的文字中,以众多出没于时间的西湖人物为筏,凝眸时间和空间。

同样,《秦桧“一德阁”收藏轶事》,《弃之如敝屣御书变药纸》等版面从宋朝文化入手,在有趣的叙述中,讲述当年的故事……

此刻,你手中的是年最后一期《城纪》,正好刊发在年的最后一天,我们约请了四位专家,从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和角度漫谈宋韵,就像是在时光中写给宋朝的四封信。(李郁葱)

正文从这里开始——

铁肩道义宝石流霞

徐骏/文

杭州地铁3号线松木场站至武林门站区间联络通道的建设中,遇到了最难“啃”的岩石:宝石山脚下22米深处,全为坚硬红色岩层,经检测,其强度达83.8MPa(普通钢筋混凝土为30多MPa),是杭州地铁开建以来碰到最硬的“红岩”。

“暖风熏得游人醉”的西湖边,屹立着亿万年其硬如铁的宝石山岩。与其相应,八百年前,被称为软绵绵的没落王朝南宋,偏偏有八位铁骨铮铮的“硬骨头”,恰好都在宝石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。“硬石头”与“硬骨头”,合奏一曲铿锵宋韵,回荡山间湖畔。

栖霞岭南麓的岳飞、岳云父子墓庙,是坚强不屈抵抗外族侵略的气节象征。庙墙上“尽忠报国”四个大字,成为世世代代的民族精神图腾。

“青山有幸埋忠骨”,岳飞两员大将牛皋和张宪的墓,分别位于栖霞岭顶及西面的仙姑山下,在宝石山西侧,以犄角之势拱卫着主帅。

栖霞岭北麓扫帚坞,南宋时建有一座护国仁王禅寺,捐资买地建寺之人,是名望和功勋完全可与岳飞比肩的,南宋抗金和抗蒙名将孟珙,是他最终完成了岳飞“灭金”的遗志。金灭后,孟珙又继续顽强抵抗蒙古军南侵,担负起保卫大半个南宋的重任,被后世军史家称为“机动防御大师”。

孟珙中年后信佛,与宝石山黄龙洞慧开法师结缘。南宋淳祐五年(),孟珙在扫帚坞建成了护国仁王禅寺,并将慧开法师从黄龙洞请下山来,成为该寺首任主持。此处现有一块“护国仁王寺遗址”巨石,印刻着孟珙留下的痕迹。

葛岭以西虎头岩下,原有宋洪忠宣公祠,供奉南宋忠臣洪皓。洪皓虽为文官,但其气节丝毫不输武将。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出使敌国,被金国扣留于荒漠整整十五年,在此期间,洪皓誓死不降,始终坚贞不屈,备尝艰辛,最终全节而归,被称为“宋之苏武”。

葛岭下智果寺旁,埋葬着南宋另一位“硬骨头”文官陈文龙。南宋末年,国破家亡,陈文龙与文天祥一样,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坚持抵抗到底的“忠烈”。在被元军押送途经杭州时,要求谒拜岳飞庙,陈文龙在岳飞像前痛哭流涕,当晚气绝于岳庙,被葬于葛岭智果寺旁。

宝石山巾子峰下,原有一座显功庙,供奉南宋民间抗金英雄岳仲琚。岳仲琚既非武将,也非文臣,是八位“硬骨头”中唯一一位没有官衔的“布衣”,也是唯一一位钱塘(杭州)人。建炎三年(年)十二月,金兀术兵临杭州城下,守军弃城而逃。家住霍山(今弥陀山)的岳仲琚当时是临安府一名小吏,毅然散尽家产,招募乡勇三百余人,组成抗金游击队,为许多杭城百姓躲避战祸赢得了宝贵时间。后金兀术绕道攻城,岳仲琚力战而死。

杭州百姓在宝石山下建庙纪念岳仲琚,尊其为宝稷山王,后朝廷赐庙额“显功”。如今宝石山余脉之弥陀山上还立有岳仲琚塑像。

宝石流霞,其红似火;巍巍山岩,其硬如铁。当宝石山残阳如血之时,一曲铿锵宋韵仿佛回荡于湖山之间,如此壮美。

编辑李郁葱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lczl/95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