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黄龙洞 >> 黄龙洞图片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公办初中毕业生竞争力就一定不如民办的快报

来源:黄龙洞 时间:2022/7/11

小升初的关键节点,不少家长都在纠结,选民办还是选公办,选择民办初中是否意味着可以一路领先,选择公办初中是否就会失去竞争力?

最近,快报记者在杭州高级中学、杭州第二中学、杭州学军中学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等几所重点高中,做了小调查,想看看这些分别从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毕业的孩子,进入高中后的学业竞争力。

我们也随机采访了一些重高学生和家长,请他们讲讲当初小升初经历,以及目前的学习状况。

公办孩子像一次函数,平缓发展

民办孩子像三角函数,有波峰、波谷

一个重点高中的高二班级,稳固保持在年级第三四名水平。全班48名同学,公办初中毕业生25人,民办初中毕业生23人。经过一年的学习,慢慢走上高中学习的正轨,不少人已经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
我们拿到高二三次大考的成绩,对班级前20名的同学,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。

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,前20名中,13个民办初中毕业生,7个公办初中毕业生。

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,前20名中,9个民办初中毕业生,11个公办初中毕业生。

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,前20名中,12个民办初中毕业生,8个公办初中毕业生。

如果这些数据画成一张图,一定是一幅高低起伏、有波峰有波谷的图。公办初中毕业生和民办初中毕业生像是两支较劲的队伍,一会儿落在后头,一会儿又猛冲向前。

班主任张老师看到这组数据,有自己的解释:“民办出来的孩子,反应确实比较敏捷,前期优势非常明显。毕竟大家经过三年的原始积累,底子还是不错的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进入高中一开始的考试里,总是民办学生优势多一些。”

班里有个民办初中出来的男生,接受能力是第一名,老师讲一个新知识点,他很容易就接受了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增加,他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,却始终还是同个水平。“他认为自己听懂了,不大愿意再花时间去复习巩固。像他这样的民办孩子,班里还有几个。”张老师说。

与此同时,公办初中出来的孩子,不少人进高中后,都有点“怯”,总认为自己比民办孩子差些,自信心较弱。上课时思维没有完全放开,总感觉对某个知识点不是完全懂。“保持这样的状态,就会在发现问题后,一定要去解决,稳扎稳打,吃透每一个知识点。”张老师说,所以到了期末考,前20名里,公民办学生的比例就差不多调换了一下。

到了第三次大考,民办的孩子又迎头赶上。

“民办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确实强。一次没考好,稍微总结一分析,多数能找明原因,迅速调整。而且民办初中的节奏,和高中节奏也略微接近些。”张老师说。

高一高二,民办初中毕业生和公办初中毕业生这两支队伍的较量,慢慢趋于白热化。大家在这个过程里,不断修炼自己,也不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
“公办孩子,像一次函数,比较平缓发展。民办孩子像三角函数,有波峰波谷,这两种不同特点的孩子,学习的终点却都差不多。”张老师说,以他十几年的教龄来看,无论是公办出来的,还是民办出来的,大家到了高三,学习能力都差不多,都完全学会了高中学习的特点。

不少高中老师观点一致:

公办初中毕业生的最大优势是有潜力

再来看看另一所重点高中的统计数据。

这是一个高二年级的平行班,和实验班相比,公办初中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,大约是65%。全年级一共人,如果在中间画一条线,那么,名则是中间线。

我们来看看这个班里,名以上的同学共19位,其中公办初中毕业生14人,民办初中毕业生4人。

有名公办初中毕业的女生,从刚进校的80名,高一结束到了57名,高二上学期提升到15名;有名民办初中毕业的男生,从名降到名,高二上学期又提升到90名;有名公办初中毕业的女生,从名到名,再到名,稳步提升;有名民办初中毕业的女生,从名最终提升到名。

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出来的孩子,在不少人身上,都能看到明显的进步轨迹。

公办初中毕业生和民办初中毕业生相比,最大优势是什么?

记者采访了十来位高中班主任,大家有些比较一致的看法,是潜力。

一位排名靠前的重点高中年级组长说,公办的孩子,相对来讲,老师指导会少一点。不少公办学霸的学习经验,都是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,自学能力不错。这种能力到了高中,就会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,因为老师盯牢的情况少了,需要学生自主的要求多了。

这么一比,民办的孩子,不少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。到了高中后,题目变难,面临挑战,有些孩子会束手无策。

另外一位重高的班主任说,民办的孩子,一直都处在挺优秀的氛围中,到了高中后,强中自有强中手,面对一大批学霸,抗压能力不算很强。这一点,公办的孩子因为心态放低,反倒比较坚韧,一点点向前。

我的小升初故事故事1:

我在拱宸中学、杭二中

保留了小学时的所有兴趣爱好

我是一路公办上来的。家门口的拱宸桥小学、拱宸中学,后来保送进了杭二中。

小学时挺轻松的,成绩拔尖,兴趣超多,比如唱歌、跳舞、主持、小记者等,学校里的运动会、晨会、文艺汇演等,很多是我主持的。

没想到到了五年级,家里开始焦虑了。我妈在考虑要不要让我读民办,所以给我报了人生中第一个学科培训班——奥数。

那一年是一个噩梦,我可能和奥数磁场不合,学不好,没信心,没兴趣,成了个死循环。后来看我实在痛苦,妈妈终于开口说算了。后来,想去民办摇摇号,又担心真的运气爆棚摇中了,还得到学校附近租房子。再说,读民办要住校,而我个头不太高,妈妈想留我在家里吃住,长高一点。就此全家都放下了,决定读公办。

进入初中,学习节奏紧了点,但还能抽出时间。小学时的所有兴趣爱好,就都保留了下来。

跳舞考了8级、唱歌考了9级,是杭州少儿合唱团的成员。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,每天都在为G20峰会文艺汇演排练,我们团唱了《高山流水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是很难忘的经历。

在初中,我还当了学生会主席,合唱社社长,平时也有些主持活动。活动之余,我的学习效率还算不错,花的时间不是最多,但很有成效,初中三年没跌出过年级前五,后来保送了杭二中。

进入杭二中,简直太不一样了。最大的感受是时间不够用,因为有趣的学生活动更多啦,而且和初中不是一个级别的,比如搞个模联社活动,全市高中生都会来参加。我心动了,就统统去参加。

我的高中“时间表”是这样的:

我是合唱团的团长,每周排练一次;是团委的宣传委员,每月要开团支书会,内部小会两次,赶上大活动,要更多时间投进去;作为语文课代表,学校的课本剧大赛是一定要参加的,我马上要演《祝福》里的“祥林嫂”;高一参加模联社,高二当了会务部部长,现在借场地、跑通知的事儿,都是我的,如果准备开一次大会,之前要准备很多材料。

付出和收获都是成正比的。我像飞人一样参加一系列活动时,我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升。

刚开学时,进校考我排多名,后来活动参加多了,名次有些往后掉。所以我就早起,把时间追回来。比如学校6:20打起床铃,我5:00就起来读书了。这种习惯即使在家,我也保持。有时起早了,还会被妈妈强制按倒,睡到7:00再起来。经过一段时间努力,成绩果真慢慢提升。

曾听到有人说高中参加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,我不这么认为。和其他人相比,我只是把人生时间表上的某些事情,往前排序了。比如这些活动,可能不少同学进入大学也会参与,我是提早参与,提早锻炼了能力。而这些提早获得的能力,可能会让我在某些方面领先。

再过几个月就是高三了,道路千万条,高考第一条。这些活动我也会退出,要做最后冲刺了。

故事2:

杭二中男生小张

跳了两级在国外读大学

杭二中男生小张,小学是崇文实验学校,初中是建兰中学,后来进入杭二中。

张爸爸说,家住得离崇文比较近,就去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。听完俞校长的一次演讲后,张爸爸感觉不错,后来带着儿子去了崇文校园逛逛,看到滑滑梯、小树林等,儿子都很喜欢。

进入崇文后,并不是一帆风顺。一年级就过得比较“艰难”。张爸爸说,因为小时候教育孩子比较宽松,没有提前教认字,也没学过拼音。和身边同学相比,开始不太跟得上。不过这种落后,到了一年级下就赶上了。后来发展越来越好,到了四五年级,在班里已经是名列前茅。

张爸爸说,四五年级,离小升初越来越近,儿子的奥数班也报起来,不过不是单纯为了考试、比赛拿个奖,所以不是只刷题,而是带着孩子一起思考,为了解决问题进行思维训练。

到了小升初了,选哪所学校,也曾纠结过。就近的建兰中学,先去听了听校长的理念,感觉学校包容、开放、大气,最主要的是,儿子喜欢踢足球,建兰的足球队又很不错,就这样进入建兰。

足球越踢越好,成绩也丝毫不落。三年后,他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进入杭二中。

“不过,我们进入高中后没多久就申请出国了。高一先在美国读了一年高中,到了高二小伙子说想申请大学。我没有反对他,让他试试看。没想到真的成功了,差不多跳了两级。”爸爸说,他现在在得州大学读大一,选的是电子工程和数学,虽然比较累,但非常开心。

首席记者张娜

·杭州黄龙洞金大姐宣布:再撮合成功对就收山了!97年女生都来她这里找对象了!

·杭州两家有名气的五星级酒店上了黑榜,被要求限期整改12个月

·斯里兰卡爆炸死亡人数升至人!你可知道,这个万人口小国竟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献国

更多内容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杭州新闻APP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8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