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佛岩是一个喀斯特岩洞,位于乐昌市南郊5公里处。开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期,那时候火了好一阵,渐渐地便衰落了。我还是初中的时候跟一大堆亲戚朋友骑车去的,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。重游了古佛岩。由于交通不便,无专线车,是由妹夫驾车前往的
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多样、成熟,随便能数出一大批如雷贯耳的溶洞:贵州毕节织金洞、重庆武隆芙蓉洞、湖北恩施腾龙洞、湖南张家界黄龙洞。
至桂林的芦笛岩、冠岩、银子岩等成熟景区,就更不用说了。乐昌的古佛岩与上述溶洞相比,没有太大的特色,但毕竟是故乡一景,再上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观之处,所以还是敝帚自珍,予以介绍。
入口:
这里号称为4A级景区,但是交通很不方便,基本上靠自驾。有一趟城乡公交车在外面的路口经过,我们进来的时候在公路上看到了,据说很长时间才一班,间隔大于一小时。另外,骑自行车也可以到达,离城区就5公里。不过,乐昌市区没有共享自行车。骑车一途,也只适用于本地居民。
重点就是这个喀斯特洞穴:
这里的规矩是隔一段时间放一批游客进洞,没到时间,则要在外面的游客中心大厅里坐着等。当然,不会让游客登上太久。另外,洞内的灯光不是一直亮着的,每一批游客都配备一个讲解员。
进洞之后,每经过一个景点,该讲解员才把电灯开关打开,随后进行讲解,并留时间给游客拍照。看看时间差不多了,讲解员会把灯关掉,再带领游客向下一景点进发。在景点与景点之间,路灯倒是一直亮着,有点较暗的关,照路没有问题。
这种方式,一来省电,二来也是对钟乳石的保护,毕竟这些五颜六色的暖光对钟乳石的伤害挺大的。看携程网上的点评,似乎河南栾川的鸡冠洞也采用了这种方式。古榕叠翠:
此处是观音殿,下面这个有点像说法的观音:
上下这两张图有些类似于芙蓉洞的“巨幕飞瀑”,不过规模要小一些。
旁边有一根玉柱“定海神针”:
这孩子不肯留影,好不容易才拍了一张侧面的。“鹊桥相会”:
在更高的位置看“飞瀑”与玉柱:下面这个叫“瑶台赏月”这是古佛岩最具标志性的景观,需要灯光的辅助才能进行观赏。换一个更佳的角度:
这里与其余的喀斯特岩洞一样,长期保持恒温,夏季也在20度左右,挺凉快的。然而我和妹夫在回家后都有轻度的感冒症状,估计穿着短衣短裤还是不行。
全程约40分钟。出口处的观景平台可以看到一个水库:
旁边山上有个大佛,是坐着的。天气太热,室外温度有35度,还是不去为妙。
乐昌峡重阳一般要登高,但乐昌没有什么传统的登高点,所以只往郊外的乐昌峡走一走。以前回家,不是三伏便是三九,都不适合到峡谷中来,这次秋高气爽,正好填写补一下空白。
乐昌峡是武江上的一个峡谷,严格来说,这段峡谷本来是没有名字的。这里正在建一个水利枢纽,担负着蓄洪、发电等任务,才被称为“乐昌峡水利枢纽”。现在大坝已经建起来了,并且已经拦河蓄水,发电功能则不知有没有启动。
意外的是,此地成为市民观景休闲的好去处,另外因为市区的自来水不质不佳,有不少市民开车或骑车来此接山泉回家,以供日常饮用。这跟许多广州市民到白云山灌山泉水是一样的,不过这里的水质比白云山可要好多了。这个水利枢纽离市区15公里,每天只有一班车从市汽车站前往,发车时间是7:50,其余时间全靠自驾或骑行。这次依然由妹夫驾车,带领我们前往。从西岸的第一个观景平台看东岸:
这条公路没什么车流量,约过三四分钟才有一辆汽车经过。倒是时不时有附近村民的摩托车开过,速度也不快。村民主要靠这条路与外界联络,是必经之路。
继续往前走,换个角度回望东岸:
路边经常有各种植物伸出来,让相机的构图显得杂乱。上图这个水文观测站倒成了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,再也不会有树枝或芦苇的干扰。因此,尽管它的入口有禁止入内的牌子,我们还是翻过去了。前提是:一不要对水文站造成破坏;二要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水文站的走廊是很好的观景平台:
大坝建成后,武水的流速缓了很多。此刻水面比较平静,虽然没有达到谢眺说的“澄江静如练”,但比较接近韩愈说的“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簮”。
在我们居住的地方,也能捡到芦苇,然而从来没有玩得这么欢。此处车流量少,空气清新,适合户外活动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77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