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老年相亲场有自己的鄙视链,自然不乏各种套路。更有甚者,当过多考虑现实和经济利益时,一些相亲开始变异。
我们观察的一场相亲会,也可见一斑。
自年,凯益荟老钱红娘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以来,已有多位5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前来登记,其中,70岁以上的人有近位。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两倍,最大的男性85岁,最大的女性75岁。
在杭州,公益红娘不少,但愿意为中老年人介绍对象的已然不多。
“他们年纪偏大,但要求可不低。”凯益荟老钱红娘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俞朱美些许无奈地感慨说,“中老年人更现实,他们的要求其实比年轻人更苛刻。”
作为杭州“金牌红娘”,黄龙洞的金大姐促成的姻缘已超过4位数,但在这组“庞大”的数据中,成功的老年夫妻却寥寥无几。“六七十岁这一批老头老太太我是不碰的,麻烦事多。”
一些从业多年的中老年相亲人群的红娘和机构建议:岁月已近黄昏,大家不要太过于考虑某些条件,谈得拢、合得来才最最要紧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七旬大伯找到新老伴,金大姐被其子女“轮番轰炸”
红娘支招:相亲前先和子女沟通
一提及为老年人相亲,金大姐连连摆手,“有的老年人想得简单的:‘老伴走了接着找一个人’。这种弄不好的,问题太多。”
在金大姐看来,最大的问题是子女的反对,而他们反对最主要因素往往涉及财产分割。
前年,有位老太太找到金大姐,表达想找个老伴的意愿。“69岁,丧偶,有房,一儿一女,儿子在国外,女儿在杭州。本人蛮漂亮的,以前是个老师。”
经过评估后,金大姐为其介绍了一位条件匹配的男士:71岁,国企退休,离异多年。两位老人见面后,地走到了一起。
不过,后面的发展并不如意。
“老太太的女儿来我这里吵了好几次。她说,我妈妈不用嫁人,吃穿不用人照顾,嫁个老头,没意思的。”
不仅老太太子女找上门,老先生的两个儿子也相继登门,“我老爸年纪大了,有老年痴呆的,你就不要管了。”
在“轮番轰炸”中,金大姐找到了原因:男方在杭州市中心有套98平方米的房子,两人登记后,女方就享受了房子的部分继承权,儿子不愿意。而女方女儿,也不希望自己妈妈的房子被人分。
“本来觉得是做了件好事,结果到了子女那里,就变成做坏事了。”从此以后,金大姐选择避开前来相亲的老年人群。
不久前,有位老先生找到她,说一个人太孤单,希望找个伴。有前车之鉴的金大姐告诉对方,把子女联系方式留下,有什么事情方便联系。
等老先生离开后,金大姐拨打电话过去,询问情况。“他女儿还谢谢我,说‘金大姐你真负责,我妈妈走还不到天,哥哥现在和他住在一起,他不孤单的。’这一看就是不同意老爸找对象。”
面对仍不时找来的老年人,金大姐坦言,不是不愿意为他们介绍,而是希望他们先与子女沟通。如果有子女陪着过来,提出希望帮父母牵线搭桥,她肯定接收。
“子女都反对的,来相亲没什么好结果的。”金大姐快人快语。
但实际上,从金大姐的“数据库”中,我们得知:至今,子女找过来的帮父母相亲的一个都没有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丧偶好过离异,有女儿好过有儿子,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受欢迎
红娘支招:谈得拢、合得来才最要紧
走进公益红娘服务中心的中老年人,大多在内心对未来的老来伴,画出过一幅理想中的轮廓。
“男性大多是找个陪伴,希望找个漂亮的,而且越年轻越好,要求对方年轻10岁,甚至20岁以上是普遍现象;女性大多是找个依靠,希望男性大自己3-5岁,又有经济实力,职业上退休公务员和老师比较受欢迎。”俞朱美总结道。
在房产、退休金等硬性条件上,中老年男女普遍都各有要求,“不仅是女性会提出要找有房的,三分之二的男性也会要求女性有房。同时,男性希望对方有稳定的退休金,基本能养活自己,而女性则希望对方的退休金越高越好,每月四五千元是基准线。”
无形中,这群上了年纪的单身男女也合力造就了一条“老来伴相亲鄙视链”——“都不太想找离异的,会优先考虑丧偶的;喜欢对方没有子女的,或者退而求次选择子女已成家、独立生活的,再次一点的选择就是对方只有没成家的女儿,而不是儿子。”
“男女双方,各有各的挑剔。”做公益红娘两年多,俞朱美已明显感觉到中老年男性与女性要求的“两极分化”,“有些人在我们这里登记了近十年,都没找到合适的老伴,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一些要求不在情理之中。”俞朱美叹息道,“你看,有些中老年男性要求对方比自己年轻15—20岁。如果是年轻的时候,这都相差一代人了,哪有人愿意呢。”
俞朱美告诉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,即使突破种种障碍,最终找到合适的老来伴,到子女和财产,大多中老年人也会选择不领证,只是搭伙过日子,或者在登记前相互签订财产分配协议,各不相欠。
“其实谈得拢、合得来才是最要紧的。退休以后,工作、学历其实都是次要的,差不多就可以了。也不要因为自身条件好,就三心二意,还是要专一些。”俞朱美建议说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虚报年龄、伪装身份、隐瞒房产……中老年相亲场套路多
红娘支招:提高警惕,看清相关证明
“人人渴望幸福,可不少人却不愿意多付出。”俞朱美一语道破中老年人相亲中的某些心态。
当过多考虑现实和经济利益时,一些中老年相亲往往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交换条件。因此,在这个“竞技场”上,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佯装、夸张甚至欺骗的行为。
有的人为了找到年轻的另一半,会故意将年龄报小四五岁;有的人日常经济条件不佳,却在相亲场上冒充事业有成;有的人明明在老家已婚,却谎称未婚,想在杭州再找个老伴;也有些人明明有房,却不愿意告诉别人,“宁可低调一点,生怕对方打他房子的主意。”
“人心不古,也难怪大家在相亲市场上,防来防去。”俞朱美回忆说,去年6月,就有一个令她后怕不已的案例。
“他长得高,相貌不错,只是有点脱发。登记信息时,他说自己44岁,出身良好,在国外生活了十年,会八国语言,刚回国发展,做建筑设计,年薪万。”这种优质资源却让俞朱美心里泛起嘀咕,“条件这么好,怎么到现在还没找好对象?”
“可我们无法求证他的信息。”面对这个能说会道的人,俞朱美几经打量,也没能探出虚实,但始终没给他配对,“他要求也高,希望对方是‘90后’,漂亮时尚,而且高收入。”
直到今年9月,俞朱美才在《钱江晚报》上看到他的真实信息,“他刚骗了一个单身女孩35万!他根本不是自己所说的44岁,而是54岁,且已婚已育。他说在外国的十年,其实是因为婚恋诈骗被判坐牢十年,诈骗金额高达多万。”详情→《万松书院认识的相亲男,要豪掷0多万买房!杭州爸爸挑中“金龟婿”,没想到……》
“介绍对象是事关人生幸福的大事,我们的工作确实需要更规范。”俞朱美说,他们一直希望能安装上刷脸系统,“希望相关的公安部门及民政部门以后也能给我们一点支持,比如可以进行查询。这样,只要刷脸就能识别出每个人的基本情况。”
俞朱美也建议寻找老伴的中老年人自身要提高警惕,“最好看看对方的相关证明并鉴定有效性,比如退休证、离婚证等。我们只能把好第一道关,最终的关口还是要靠自己。”
来源: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张蓉陈曦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19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