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黄龙洞 >> 黄龙洞图片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如果她是一本书,你读了其中几页

来源:黄龙洞 时间:2022/10/8

世界环境日。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,全球目光聚焦于此。

日晴风暖,绿树阴浓,你我就在大美中国!如诗如画的古城、辽阔壮美的草原、奔腾不息的江海……中国之美,令人陶醉不知归路。那么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。

杭州

中国画里的古色古香

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”来杭州,游西湖、登雷峰塔、看灵隐寺,处处风景无限。

西湖胜景很多,各处有不同的好处,即便一个绿色,也各有不同。

黄龙洞绿得幽,屏风山绿得野,九溪十八涧绿得闲。不能一一去说。漫步苏堤,两边都是湖水,远水如烟,近水着了微雨,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。

在花港观鱼,看到了又一种绿。那是满池的新荷,圆圆的绿叶,或亭亭立于水上,或婉转靠在水面,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,跳跃满池。绿色,本来是生命的颜色,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,那样鲜,那样亮,柳枝儿一摆,似乎蹬着脚告诉你,春天来了。荷叶,则要持重一些,初夏,则更成熟一些,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,是一样的。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,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,翩然起舞了。

节选自《西湖漫笔》/宗璞

云南

醉在最柔软的时光里

丽江古城内光滑的石板路、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,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她的恬静清幽。

而走进泸沽湖,更如同进入了一个神秘世界,“静”是这里的主旋律。湛蓝的湖水被群山围绕,景色美不胜收。与家人、好友结伴徒步或骑单车环湖,累了到摩梭人家里喝喝茶,坐船看清晨日出,听一曲摩梭山歌,参加夜晚村寨的篝火晚会,在这个“世外桃源”里乐不思蜀。

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,和南海长年的热浪,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。色调出奇的单纯。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。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,光景异常动人。完全是水墨画,笔调超脱而大胆。

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,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,给人感觉竟十分轻。在任何地方“乌云蔽天”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,云南傍晚的黑云,越黑反而越不碍事,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。

可是我们若在黄昏前后,到城郊外一个小丘上去,或坐船在滇池中,看到这种云彩时,低下头来一定会轻轻的叹一口气。具体一点将发生“大好河山”感想,抽象一点将发生“逝者如斯”感想。

节选自《云南看云》/沈从文

南京

诗人笔下的梦境

柴火馄饨、锅贴、鸭血粉丝汤;甘熙故居、夫子庙、老门东、雨花台……南京有美食,有景致,仿佛一幅诗意画卷。

秦淮河确也腻人。在我们停泊的地方,灯光原是纷然的;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。黄已经不能明了,再加上了晕,便更不成了。灯愈多,晕就愈甚;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,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。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,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;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,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。

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;灯光是浑的,月色是清的,在浑沌的灯光里,渗入了一派清辉,却真是奇迹!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。她晚妆才罢,盈盈的上了柳梢头。天是蓝得可爱,仿佛一汪水似的;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。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,淡淡的影子,在水里摇曳着。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,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,交互的缠着,挽着;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。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,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。

节选自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/朱自清

呼伦贝尔

策马奔腾的豪情万丈

时逢夏季,草原上鸟语花香、空气清新。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,微风吹来,牧草飘动,牛羊悠闲,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。驰骋在呼伦贝尔,可以真正感受什么是“让我们红尘作伴,活得潇潇洒洒。”

这次,我看到了草原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,空气是那么清鲜,天空是那么明朗,使我总想高歌一曲,表示我满心的愉快。在天底下,一碧千里,而并不茫茫。四面都有小丘,平地是绿的,小丘也是绿的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,一会儿又下来,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,就像只用绿色渲染,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,到处翠色欲流,轻轻流入云际。

这种境界,既使人惊叹,又叫人舒服,既愿久立四望,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。在这境界里,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,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。

节选自《草原》/老舍

湘西凤凰古城

边城的风华一梦

凤凰因沈从文的小说《边城》而闻名于世,新西兰作家艾黎将其描述为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”。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、江边的吊脚楼、众多古建筑及浓厚的苗族风情,构成凤凰独具一格的味道。

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,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,多米,多橘柚。西北二十里后,即已渐入高原,近抵苗乡,万山重叠,大小重叠的山中,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,蔓延各处。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,汇集了万山细流,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,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,引河中流水,灌溉高处的山田。河水常年清澈,其中多鳜鱼,鲫鱼,鲤鱼,大的比人脚板还大。小河水流环绕“镇筸”北城下驶,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,直抵洞庭。

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,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。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,直到现在为止,那城门我不曾再进去过。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。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,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。

节选自《我所生长的地方》/沈从文

北戴河

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

北戴河名字的来历是,在美丽的戴河之滨,有一个小村庄,因地处戴河以北,故名北戴河。北戴河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,有美丽的沙滩和凉爽的气候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。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,自然环境优美。

从树荫的间隙平望,正见海湾: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,黄蓝相间的波光,在欣然的舞蹈。滩边不时见白涛涌起,迸射着雪样的水花。浴线内点点的小舟与浴客,水禽似的浮着;幼童的欢叫,与水波拍岸声,与潜涛呜咽声,相间的起伏,竞报一滩的生趣与乐意。但我独坐的廊前,却只是静静的,静静的无甚声响。

在这艳丽的日辉中,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,希望,闪烁的希望,在荡漾,在无穷的碧空中,在绿叶的光泽里,在虫鸟的歌吟中,在青草的摇曳中——夏之荣华,春之成功。春光与希望,是长驻的;自然与人生,是调谐的。

节选自《北戴河海滨的幻想》/徐志摩

《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》

作者/毕淑敏

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郑岚

配乐丨夏缘相遇-赖康康

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。

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,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。

在这个意义上讲,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,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。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,不可语冰。

于是,我们天生需要旅行。

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,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。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,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。

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,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瑕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,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扉的寒冻。

旅行,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,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。先说说身体方面。依我片面的经验,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。

第一,当然是时间。

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,于是就把攒钱当成旅行的先决条件。其实,没有钱或是只有少量的钱,也可以旅行。

关于这一点,只要你耐心搜集,就会找到很多省钱的秘籍。

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,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,并不是金钱,而是时间。

这个道理极其简单,你的时间消耗完了,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,还奢谈什么呢?

第二桩物件,是放下忧愁。

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,人无远虑,乃可出行。忧愁是有分量的,一两忧愁可以化作万朵秤砣,绊得你跌跌撞撞鼻青脸肿。

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:把这笔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篓菜,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。

将满足口腹之欲的时间当作计量单位,是曾经有用现在却不必坚守的习惯。

积谷防饥本是美德,可什么事都提到危及生命安全的高度来考虑,活着就成了负担。

如果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钱,都攒起来用于防患于未然,这是你的自由,别人无法干涉。

可你要明白,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,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。

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,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,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。

第三桩事儿,是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。

此话怎讲?当下身体不错,就可以出发,抬腿走就是。

我捏捏自己的胳膊腿,觉得它们尚能禁得住摔打,目前爬高下低餐风宿露不在话下。

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,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。在这之前,我一定要抓紧时间,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,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。

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,很多人有个习惯,出远门之前,先拿出纸笔,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。

旅游秘籍中,传授这种清单的俯仰皆是。到寒带,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;到热带,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驱蚊油。

就算是不寒不热的福地,你也要带上手电筒黄连素加上使领馆的电话号码……

所有这些,都十分必要。可有一样东西,无论你到哪里,都不可须臾离开。那就是——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?

一次绝佳的旅行,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,生死相依。

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,旅行的本质是学习,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。身为医生,我知道人一生必得不断地学习。我不当医生了,这个习惯却如同得过天花,在心中留下斑驳的痕迹。

心动了吗?

点击「写留言」

分享感悟

来源/央视新闻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1888.html